《化直為圓》

表面滑頭、圓融;骨子裡謹守分寸,這種兩面人有手腕,有原則,是最受尊敬的兩面人。

「為人處世啊,就要學那銅錢,外表圓滑,裡面方正。」這樣的告誡很熟悉吧?再不然書裡也常讀到文縐縐的辭句:「取象於錢,外圓內方」。

關於古幣「外圓內力」的形制,長期以來被賦予嚴肅意義,說是源自中國「天圓地方」的宇宙觀,又說提醒人們外在圓融、本質正直。可惜隨著科學進步,晚近研究出來的最新結論跌入實務面:工匠製作時,中心穿串方形軸較不易滾動。如此一來,顯然形而上理論破了功,但這可不影響依附其上的生活觀。中國人實踐「外圓內方」生活哲學,稱得上深入骨髓。數千年來,不但親友長輩殷殷告誡子孫,務必以此為目標,就連評鑑一個人,它也是重要的依據。

圓滑,是為了調和》

比較近的例子,看看香港回歸中國後,選舉首屆特區行政長官的基準吧!董建華獲得行政長官推選委員會四百位委員中的三百二十票支持,高票當選。香港傳播媒體分析他順利出線的原因,就指他「外圓內方」。是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人選,足以為香港的平穩過渡打下良好基礎。

對於香港來說,初初脫離殖民地身分,剛剛學著適應分隔百年的祖國,一切都是陌生,都是新嘗試。變動中的大環境,聲音多、主張各異,如果不具圓融特質,很難被兩個極端接受;另方面,這樣的局勢既需要圓滑靈活的手腕應對外界,也需求堅定的主張穩固根基並朝前邁步,「外圓內方」更是必要條件。

政治人物,調和鼎鼐特質特別重要,但可別說市井小民就不需要這種智慧。五千年歷史留給庶民的禮物之一,就是前人實證的各種事例。琳瑯滿目擺在眼前,不體悟也難。

把尖銳藏好》

唐宋八大家首席的韓愈,學問夠飽滿、名頭夠響亮了吧?職場生涯本來順遂,作到國子監祭酒、京兆尹等高官,卻因為講話耿直不繞彎,兩度被皇帝老闆貶職,發派去鳥不生蛋的貧瘠邊疆當小官吏。還有五月吃粽子由來的屈原先生,學問佳,本來也很得皇帝重視,卻不善應付別具心眼的同事,後來人家一頓饞言,就讓他的職場路一逕下滑,急著救國也使不上力,最後憂鬱地跳進汨羅江。

相對的例子,則是像淳于髡之類,繞個彎子達到目的。他的老闆齊威王偷懶不理國事,邊境土地相繼被隔壁國家侵占,淳于先生假借一個謎語,暗示老闆怠工,果然老闆聽入了耳,立刻振作起來。還有秦始皇時代,為了自己的娛樂打算擴大獵場,宮廷演員旃先肯定老闆的想法,再假作糊塗地將缺點講成優點,始皇一聽,明智地打消了念頭。

所以囉:直筒筒既容易危害自己,又不能達成目標,當然要改成圓滾滾包裝。好處很明確,就是減少阻力。這可不是老中的獨到見解,應對習性傾向直接的老美,其實也早就發現「化直為圓」的優點,並且有人身體力行。

別踢翻了蜂巢》

班哲明.富蘭克林,美國開國時期領導人物之一,參與獨立宣言起草,並曾擔任殖民地駐法代表,不但爭取到法國支持美國獨立,個人更在歐洲贏得無比尊崇的聲望。他的成功秘訣是什麼?「我不講別人壞話,只說大家的好處。」聽起來挺滑頭,事實則是他在應對態度上,作了適度包裝。譬如他從不直接反對,甚至不使用沒有彈性的字眼,如「當然」等,而改用「我認為」、「我理解」這類軟性詞彙。面對錯誤的主張,他不直接爭辯。而是找出特定例子,證實對方有道理,接著說在日前狀況下,這「似乎」有點不同…。經過這樣處理後對方態度通常軟化,氣氛變得和諧,往下就容易溝通了。

現代著名的人際關係專家卡內基,喊出的口號更是一針見血:「如果你想採集蜂蜜,別踢翻了蜂巢」、「你無法從辯論中獲勝」!他教導人們,第一步驟是肯定對方,贏取對方友善的「是」回應,然後再提出自己的主張。理由很簡單,人性面對指責,直覺反應就是反彈回去,像這樣立足點不佳,接下去怎會順暢?

方便才能圓融》

國內惟覺法師則提出「方便」觀點。「做人是個方便,如果不知道方便,做事就無法圓融無礙。」因此心中方正,應對卻要圓融,好讓每個人都能接受,這就是方便。

自幼被耳提面命加上耳濡目染,這「外圓內力」功的心法,應是無須外求的,困難關卡在於「外圓」與「內方」的界線把守。要分得清前者是手段,後者是原則。手段越過界以致內外都圓滑,就是毫無原則;原則撈過線顯現有稜有角,則是缺乏彈性與變通。謹記分寸,才不致走火入魔啊!
~~網路文章

沒有留言: